•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木雕工艺
  • 王善强:根雕22载 创作作品400余件
  •   七分自然三分雕,一根不起眼的树桩烂木,经过创作雕琢就能变成一件赏心悦目的根雕艺术品。在丹江街道住着一位民间根雕艺术家,他根雕22年,一双巧手能化朽木为神奇。他追求根雕艺术,创作了400余件气韵高古、生动活现的根雕艺术品,他就是王善强。

      一根枯木灵感 小小木匠迷上根雕

      王善强今年45岁,他从小热爱画画,只要一有时间就拿着画笔,照着书作画。初中毕业后,王善强到建筑队去推砖、运沙子打工挣钱。闲暇时,他就靠画画打发时间。19岁那年,王善强开始学木匠,并到一家建筑公司上班。那时,王善强还不知道什么是根雕,但是他会照着书里面桌子、凳子的样子,用木头将它做出来,虽然做得很粗糙,但是王善强乐在其中。

      1991年的一天,王善强到小河边写生,在河里捡到一个样子奇特的小树根。看了半天,王善强也不知道这个树根到底可以干什么,便随手又将树根扔进了河水中。树根的样子在王善强脑中挥之不去,当他看见树根在河水中慢慢远去时,突然灵光一闪,这不是树根,是一条龙啊!王善强立即顺着河流追去,将树根捡了回来。由于有画画和木匠的基础,王善强用了五六天时间,将这个像龙的树根进行雕琢,他这才知道有门艺术叫根雕。而王善强雕出“龙”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至此,王善强与根雕结缘。

      自学根雕 屡遭挫折仍不放弃

      王善强迷上根雕艺术,可是当时知道根雕并擅长根雕的人太少,王善强想学艺却一直没有找到老师,他只能在家自己钻研学习。朋友们知道他爱好根雕,经常将捡到的树根、树枝送给他,王善强就利用闲暇时间将树根雕琢成各式各样的艺术品。王善强对根雕的追求遭到父亲的反对,但是,他自己一直着,宁可不吃饭也要做根雕,有时候天都黑了,他仍坐在灯下雕刻。

      王善强的根雕作品越来越多,家里都没有落脚的地方。1998年,王善强经营了一家小店,想要将根雕作品卖出去,可是效益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好,人们对根雕的认知度还是不高。2000年,店里生意不景气,就连房租都支付不起了,王善强只能放弃了经营。

      寻“根”品“根” 赋予“根”新的生命

      虽然艺术道充满坎坷,但是王善强从没想过要放弃。2003年,他所创作的根雕《心语》获国际铜、《傲视群雄》获国际优秀,这对王善强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为了追求根雕艺术,王善强曾寻访各地根雕大师;为了让根雕作品更显古朴自然,王善强经常带着干粮和水出入密林、攀爬悬崖,到山中寻“根”。

      一年秋天,王善强和妻子一起在江源镇帽山采料,他发现公边上冒出一个不起眼的小树根,树根上部分树皮已经脱落。王善强看着这小树根像人参的头部,便和妻子小心翼翼地准备把整个树根挖出,不想这一挖就是五六天。这个树根足有2.6米长,树根的枝杈较多,活生生的人参的模样。王善强经过十多天的简单雕饰,《长白巨宝》诞生了,这部作品将根雕与当地特色结合,意义非凡。

      王善强告诉记者,意见成形的根雕作品要花费近一个月时间,从你发现树根到造型、去皮、雕刻,再到初磨、细磨,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七分自然三分雕,要把原本的‘根味’体现出来,这样树根才能有生命。”王善强说。

      22年的自学、自悟的道上,王善强尝到了艰辛却也乐在其中。谈及未来,王善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拥有一个展厅,让更多人去欣赏自己的作品,让更多人体会根雕艺术的美好。王善强说:“根雕是一门源远流长的独特艺术,它集自然之美、塑造化之妙的形式和风格,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完美的结合。我希望根雕艺术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让人们都能体会到‘根’的精彩人生。”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