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挂香包,吃粽子是大家都早已熟知的习俗,但是在我们韩城当地还有这样一个独特风俗,就是娘家主要及亲戚要给新出嫁不久的女儿送“串串子”。今天记者就带您领略“串串子”这一布制工艺品的独特魅力。
今年72岁的张月珍是我市新城办东营村人,由于心灵手巧,逢年过节附近相邻总会邀请老人帮忙做花馍、香包等韩城民间特色面食及工艺品,而张月珍老人做“串串子”的手艺更是远近闻名。张月珍老人告诉记者,串串子虽然是一种布制工艺品,但是它的制作十分讲究,要先做出六角形的架子,用红绸条裹扎,然后悬挂十二条五色丝线,每条线上分别缀上精工制作的香包,鸡心,桃及各种小动物造型,而正中丝线上悬挂的胖小子,才是整个串串的核心内容。张奶奶告诉记者,串串子送到女儿家后,女儿的婆婆要将“串串子”上的五色线及饰物分送给左邻右舍,表示喜庆,而这个小布娃娃却必须挂在儿媳的居室,代表着早生贵子之意。张奶奶告诉记者,制作这样一个串串子最起码需要一天时间,从五月下旬开始,就不断有亲戚朋友来找她做串串,甚至还有卖家与她达成协议,专门销售她做的串串,截止现在,她已经做了近十个串串。串串虽小却代表着人类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美好,更是我们韩城传统文化习俗从古流传至今的,在此,记者也希望这一传统的布制工艺品能更好地传承下去,真正让韩城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