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些独轮车、播种机、手推磨、风车等,让人仿佛回到了古老的农耕时代。日前,一组旨在传承和农耕文化的微型农具工艺品,经过艺人的巧手制作,在孝义市完成。这组16套声、光、电融为一体的机动微型农耕文化工艺品,不仅让人感受到了我国早年农耕文化,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慕名者前来观看。这是孝义市兑镇村一位57岁的农民陶宝善历时半年多制作的作品。
据了解,陶宝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因而对早年的农耕农具情有独钟。为了让这些逐步离现代化农业远去的农耕农具文化得以传承,他凭着自己当年的亲身体验和记忆设计制作,可谓费尽了心思,才完成了这套规模宏大的工艺作品。
他的这组16套农耕文化微型工艺品通过精心加工、打磨、拼装而成,仿照实物按比例缩小,结构形状完全一致,保持了原始面貌,仿佛让人再次体验到了昔日的农耕风情,记录了早年人们的聪明才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地的人文风俗、民俗风情。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老式农具都被机械代替,现在这些传统农耕器具不用说在城市就是在农村也很难找到,农耕农具是老祖留下的宝贝,更是几千年农耕文化的杰出创造。我把它制作出来,就是想让年轻人,进一步了解农村,进一步了解农具的发展情况。自己最想做的,就是留住农耕文化的烙印。”陶宝善兴致勃勃地告诉笔者。目前,陶宝善还在进一步整理资料,将更多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传统农具,用工艺手法制作出来,从而展示中华农耕文化的精深和丰富多彩。
李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