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一些外国客商对来市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面对海外市场的需求,该技艺传承人却陷入纠结和忧虑中,最终了外国客商的订单。在忍痛作出这一决定的同时,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已在付诸实施中。
盐都魂
杨静岚创作的秸秆工艺作品
在11月初结束的2013年第11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富顺秸秆工艺品因其唯一性和纯天然手工制作技艺,在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种工艺品中脱颖而出,受到众多外国客商的关注和称赞。然而,该工艺品制作者杨静岚不仅没有卖出产品,还了外国客商的订单。
有着乐观的市场前景,为何杨静岚却了呢?日前,记者对杨静岚进行了采访,了解到这位富顺秸秆工艺品技艺传承人在机遇面前的忧虑与困惑,以及他为进一步发展所做的长远打算。
■ 在今年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外国客商的肯定,使杨静岚看到了秸秆工艺品进军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
“这两天我相当纠结。”一见面,杨静岚就这样说。
10月15日至11月4日,第11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杨静岚带着自己的产品参展。
“会场内人山人海,光是工艺品类就有3000多种产品参展。”第一次参加如此盛大的交易会,杨静岚特别激动。参展的第一天,杨静岚将带去的几幅秸秆画放在展台上后,就忙着去四处了解行情。一天下来,他饿着肚子跑了许多工艺品展位,回到宾馆后才发现腿肿了,脚也磨破了皮。饥肠辘辘的他顾不上吃饭和漱洗,就激动地拨通了远在自贡的家人的电话,告诉他们整个会场内只有他一人做秸秆工艺品。
在来广州之前,杨静岚了解到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是我国目前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到会客商最多且分布国别地区最广、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他担心自己的东西淹没在众多展品中,为此他专门印制了一批秸秆工艺品的中英文双语宣。参展第二天,杨静岚兴冲冲地带着一大叠宣到了现场,正准备分发,就被现场工作人员。原来,这里向客商发。这让本想借着参会之机向外国客商详细介绍秸秆工艺的杨静岚感到很遗憾。望着别人精心打造的五光十色的展位,琳琅满目的展品,再看看自己低调的展台和寥寥几幅秸秆画,杨静岚有些落寞,以为不会有太多人关注他带来的工艺品。然而接下来的事情,让他欣喜和意外。
参展的第二天下午,杨静岚迎来了一批来自美国的客商,近十个人围着杨静岚的展位,对秸秆画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美国客商一边仔细观看,一边发出惊叹声。翻译人员告诉杨静岚,他们觉得这太神奇了,太精美了,太有创造力了,不敢相信是秸秆做的。面对美国客商的热情关注,杨静岚耐心地向他们介绍了富顺传统手工秸秆工艺品的制作流程和原料选择。客商中的一个中年男子听后很吃惊,“他的脸上写满了各种不可思议的表情,还频频向我竖起大拇指。”杨静岚回忆道。
虽然此次参展,没有给杨静岚带来实质性的收获,但是外国客商对秸秆工艺品的热情和关注,让他看到了海外市场潜力巨大,决定向海外进军的同时,他也陷入了各种纠结和忧虑。
■ 经过冷静思考,杨静岚正视了自身的短板及目前从事秸秆工艺品生产的局限,他最终了外国客商的订单。
没有的,也没有大量的产品摆在台前吸引客商的眼球,但杨静岚的“另类”展台却吸引了一拨又一拨外国客商的关注,有的询问价钱,有的想联系下单。秸秆工艺品是一门古老的造型艺术,属于工艺美术中的陈设工艺类,是专供人们欣赏的陈设品。
“外国人希望我能迎合他们的文化品味,制作诸如蒙娜丽莎的微笑,以及展现教和万圣节文化之类的作品,或者是中国代表性建筑的立体模型,比如故宫、、颐和园、黄鹤楼等。可是我现在创作的多以瓜果蔬菜、花鸟虫鱼、山水风景以及展现自贡本土文化的作品为主。”面对外国客商的浓厚兴趣,高兴之余,杨静岚进行了冷静地思考。他现在对文化还不熟悉,如果贸然接单,万一达不到预期效果,不是砸了自己的招牌吗?
杨静岚告诉记者,富顺秸杆工艺品主要选用富顺农村的小麦等秸杆为原料,讲究纯手工制作,继承祖传的蒸煮和熏烤工艺,用剪刀、小刀、木桌、木板、尺子、烫斗、烙铁、铅笔、大铝锅、不锈钢煮锅、蒸锅等工具,通过煮蒸、晾晒、剖开、铺平、剪贴、烫烧、粘贴、组合等近20道工序完成,秸秆工艺品不添加任何染料,使作品保持秸秆的自然光泽,纹理清晰,立体感丰富,经过碳化处理后永不褪色。富顺秸杆工艺品技艺类似剪纸和布贴,是一种剪贴艺术,吸收国画、版画、剪纸、浮雕等表现手法,按设计方案,制作成表现人物、动物、山水、建筑等内容为主题的麦秆画、稻草画、玉米秆画、叶画、立体模型等工艺品。
秸秆工艺是一项精细活儿,目前杨静岚的学徒不到10人,大小事情都要他来操持,人手少,缺能手,再加上全手工制作,生产能力低,根本达不到批量生产的要求,于是他忍痛了外国客商的订单。
从广州回来后,杨静岚一直在忧虑着一件事明年是否还继续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12月15日是2014年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位申请的最后一天,从这天上午开始,杨静岚就一直坐在电脑面前,屏幕始终停留在交易会参展申请的网页上。他一次次地填写好了申请资料,却一次次犹豫,最终还是放弃了申请。因为他知道即便是参加了明年的交易会,但生产能力不够仍不足以接单,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降低成本,扩大规模,丰富产品种类,迎合市场需求。
■ 凭着一股子热情和不达目的誓不的,杨静岚掌握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创作的艰辛在他看来很有价值。
细细的秸秆经过杨静岚的巧手编织剪切,最终变成一件件神韵天成的工艺品,并登上了大雅之堂。这背后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谈及为何制作秸秆工艺品之时,杨静岚说自己从小喜欢美术,1997年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在广州打工,做过房地产室内装饰,做过玻璃雕刻工艺,也做过刺绣厂图纸开发的工作。这为他多年后创作秸秆工艺品打下了基础。
2005年3月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杨静岚在广州一个工艺美术展览上看到有人用芦苇秆作画,感到十分新奇。普通的芦苇秆竟能变成如此有美感的画作,杨静岚立刻被这精美的手工艺吸引。他也尝试着找材料作画,但思前想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材料。他想到几天前家人还在电话里说麦子被风吹倒了,烂在了地里,叫他赶紧联系人帮忙烧麦秆。他灵机一动,能不能利用麦秆作画呢?杨静岚立即打电话给家人,让寄点麦秆过来。他利用业余时间,研究起如何用秸秆作画来。那时,每天下班后杨静岚就把自己关在屋里不断实践,没有现成的蓝本可以模仿,杨静岚凭着一股子热情和不达目的誓不的下来。
如何使麦秆变得柔韧?如何保持麦秆的光泽度?麦秆要怎么熨?摆在杨静岚面前的是一个又一个的难题。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给家里打电话,询问父亲如何增强麦秆的韧性,如何防腐。杨静岚的父亲杨双朝继承了祖辈擅长草编的技艺,面对儿子对秸秆工艺的执著,老人特别高兴,把家里祖传的草编手艺都传授给他。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潜心钻研,杨静岚先后克服了麦秆易折易断和防腐处理等技术难题,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
2009年,他毅然放弃稳定的工作、优越的薪水,回到家乡自贡,创作经营秸秆工艺品。他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一大早又接着工作。看到他如此辛苦,妻子偶尔也会抱怨他瞎,但是杨静岚却觉得自己忙活得很开心很有价值。
■ 从平面到立体工艺,杨静岚探索着富顺秸秆工艺品的发展之,等待着冲向海外市场、展示盐都人文魅力的机遇。
为了丰富秸秆工艺品种类,半年前,杨静岚开始探索秸秆立体模型制作工艺,并用了两个月时间做出了立体秸秆工艺品九龙鼎。该鼎古色古香,神形兼备,有独特的艺术效果,秸秆的天然光泽给观赏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该作品曾随着我市灯贸委到各地参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在今年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有外国客商向杨静岚提出,希望购买立体秸秆工艺品,这进一步增强了杨静岚进军海外市场的信心。如今他把重心放在了秸秆立体工艺的创作上。
然而杨静岚深知因为种种原因,秸秆工艺品要在海外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还有很长一段要走。
“因为全是纯手工制作,讲究做工精细,秸秆工艺品,尤其是秸秆立体模型,对原材料的要求也近乎苛刻,不同土质、气候、地域培育出的麦秆性能差别也较大。麦秆质量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作品的质量。”杨静岚感叹,如今农民自主选择种植业方向,因为小麦不如油菜等经济作物值钱,所以富顺本土小麦种植面积逐渐减少,麦秆工艺品的材料来源日益困难。加之立体工艺制作相当费时,学艺的人就更少。“很多学徒静不下心来,觉得太枯燥,就放弃了,要招到好的学徒太难了。”一件小型普通秸秆工艺品制作需要一周左右时间,复杂的大型作品需要一月甚至几个月才能完成,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也是杨静岚面临的重要难题。
“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管再难,我都不会觉得累。”杨静岚总是说他很享受那种潜心创作的感觉,因为挚爱,所以坚守,虽然现在面临诸多难题,但他绝对不会放弃。他诉记者,他打算多创作一些展现盐都文化的秸秆立体工艺品,比如盐业历史博物馆、天车等,希望透过秸秆工艺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千年盐都的文化底蕴,等时机成熟,就冲向海外市场,让外国人了解盐都的人文魅力。
自贡网记者 赵翌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