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恰广场左边,北川羌族生活文化馆里面有商业街最大的羌绣店铺。
大年初一这天,天冷,杨华利虽然外面套了一件羽绒服,但她在里面穿上了自己绣的羌族衣服,而且特意把独具特色的羌绣图案露出来。
“我不是服务员,我是北川绣娘。”杨华利说,“节假日,楼上的绣房没开,但今天我在店里‘值班’,为游客古老的北川羌绣。”
杨华利是名副其实的北川绣娘。去年10月26日至28日,北川举行羌绣绣工技能选拔大赛,她从100多名绣工中脱颖而出,获得十大“北川绣娘”称号。而在北川现有的绣工中,杨华利的“绣龄”也算比较长的,“我完全是民间的绣工,十几岁就开始绣,绣了30多年了。”
慕名而来的游客不断进入杨华利的店铺。不少游客对羌绣先是好奇,继而惊讶,最后聚拢来听杨华利的。
杨华利说,与蜀绣、苏绣、湘绣和粤绣相比,羌绣在地震前名气并不大,地震后羌绣声名远扬,现在,羌绣已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游客很好奇羌绣与其他刺绣的区别。“主要是针法不同。任何一件布料,绣工拿起就能绣,而不需要把布料紧绷着,这就是羌绣独有的‘软绣’技法。”杨华利拿着一件绣品对游客,说,羌绣用线也灵活,丝线、毛线都可以。
在羌族生活文化馆里,还挂了另一块牌子:北川中学羌绣制作课外实践。杨华利说,这个培训就是专门培养羌绣传承人的。
最近几年,北川加大了对羌绣的挖掘和传承,成立了羌绣产业推进办公室,指导羌绣产业的发展,并针对羌绣的题材、技法、针法等进行创新。据介绍,几年内,包括北川在内的绵阳将培训绣工1万人,建立10个羌绣生产。
在杨华利看来,羌绣是祖先留下来的古老文化,我们应该和传承下去。“我们培训经常走村串户,为有兴趣的农村妇女传授羌绣技法,一方面培养绣工,另一方面也解决她们的就业问题。”杨华利说,这几年,她收了上千个徒弟。她非常欢迎有兴趣的游客来学习羌绣。
新的一年,杨华利希望羌绣发展更快些,“在北川,绣娘们正撑起羌绣这个产业。”她憧憬着羌绣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