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刺绣工艺
  • 烟台绒绣拼不过十字绣(图)-搜狐滚动
  •   记者刘清源张琪报道

      .com

      本报10月29日讯几天来,在烟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的第七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可是让港城市民过足了瘾,展会上琳琅满目的民间工艺品让人眼花缭乱。其中独具烟台特色的烟台绒绣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但遗憾的是,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烟台民间艺术品却少有人知。

      29日,在C馆一处烟台绒绣展位前,不少年轻人感到很新奇,张口就问“这是十字绣吗”。每当这时,展位负责人都会费劲口舌地解释这是烟台绒绣不是十字绣。听到绒绣这一名词,很多年轻人也是一头雾水:“绒绣是什么东西?”

      据了解,在本届民博会上,共有2家企业携烟台绒绣参展。烟台信利佳工艺品有限公司经理罗云新介绍说,烟台的老人们还是很认绒绣的,一般家里也都有,他们孩子的新房也喜欢用绒绣做装饰。不过很多年轻人却不认得,都以为是十字绣。

      在现场,记者看到不少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在一幅幅烟台绒绣作品前流连忘返,讨论作品的绣工、价格,怀念曾经绣绒绣的时光。烟台老人祁女士今年已经68岁了,她绣绒绣的时候还不到20岁,还有不少主妇以此贴补家用。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根据规格、工艺复杂程度的不同,烟台绒绣的价位从一百多元到几万元不等。面对一幅几万元的价格,不少人都只是问问就摇头而去。

      罗云新介绍说,以前烟台绒绣多出口,现在属于内销的起步阶段,近年兴起的十字绣也确实对烟台绒绣造成了冲击,虽然有的价位和十字绣差不多,但画面效果要远胜于十字绣。

      据介绍,烟台绒绣耗费的人力成本大,费时费力,少有年轻人愿意做,而十字绣上手容易,还提供半成品,更受年轻人欢迎。

      据了解,绒绣在20世纪初英国传教士引进在烟台,山东厅的绒绣“东海日出”,毛纪念堂正厅的巨幅绒绣“祖国大地”,就是烟台绒绣的代表作。绒绣用毛线绣,技法和十字绣基本类似,但配色上要远远丰富于十字绣,毛线的绒绒的质感也极富油画效果,极富空间感。

      半年做2件想工厂化很难

      延伸老艺人想找个徒弟都难

      民博会在口开,可是少不了咱们烟台的宝贝。本次,烟台的名家展位共有7个,包含了朱曼华剪纸、莱州孙雪堂面塑、栖霞栖凰居泥人、祁晓光葫芦、核雕等。在博览中心B馆一入口的,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会长、烟台非物质文化传承负责人朱曼华一身大红色的旗袍端坐在展桌前,已经66岁的她手握剪刀,纤云弄巧般剪出各种精美的剪纸图案。

      朱曼华告诉记者,但凡遇到类似的展会,她每次都要到场,并且隆重着装。到会场不是为了挣点小钱,而是要让人们都知道胶东剪纸。现在烟台专业做剪纸的人越来越少了,只有她的儿子和家人继承她的手艺,想找个徒弟很难。

      同样出名的还有烟台的“葫芦王”祁晓光,祁晓光也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了,他在现场展示了压花葫芦的技艺。祁晓光说,有些手艺逐渐没有传人了,压花是制作葫芦最高的技术,效果也最好,但因为太累费功夫,现在极少有人能够掌握。

      区别于一般的泥人,栖霞栖凰居泥人在会场非常抢眼,明快的色彩、黑黝黝的皮肤、健壮的身材,一看就是胶东泥人。

      栖凰居泥人创始人陈雨露介绍,老家就有做泥人的传统,不过多是摆放在庙里,面相很凶,一点都不亲和。

      “我不是科班出身,小的时候捏小猫小狗,40岁才开始专业创作泥人。就照着咱们当地的年画、剪纸来做,就要胶东这个味儿,大俗的就是大雅的。”陈雨露说,很多人说他的作品很有特点,肯定被市场认可,可以大批量生产。

      但在陈雨露看来很不现实,泥人都是他自己做的,制作一个泥人非常麻烦,从构思到制作都极费心力。

      比如作品《记忆1948国庆大阅兵》里需要一个80年代的电视的造型,陈雨露就到处寻找,从农村搜来一个老电视,最终做出了逼真的效果。而今年上半年他只完成了2件作品,陈雨露也想让自己的泥人被更多人看到,但想工厂化生产很难实现。来源齐鲁晚报)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