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李凤玉和任昌琼正在火铺上纳鞋垫。
华龙网讯(通讯员 黄智宇)12月24日,笔者来到彭水鞍子镇大池村1组,几幢苗家风格的民房呈现在笔者眼前,走进村民李凤玉家里,李凤玉和妹妹任昌琼正坐在火铺上纳鞋垫。
“冬来农活都做完了,闲下来没事可做,就和小姑子一起坐在火边纳鞋垫,这不但增加了我们生活的乐趣,还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呢!”见到笔者进屋,李凤玉热情地和笔者聊起来。
自从鞍子镇发展旅游以来,到大池村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李凤玉一家人利用自家的房屋开起了农家乐。今年,苗家刺绣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在大池村培训刺绣的技术,李凤玉、任昌琼以及村里的30多名村民都参加了培训。
通过培训学习到了技术,村里利用农闲做刺绣的村民越来越多,每月月初,苗家刺绣公司就会派人到村里发放刺绣用的材料和回收做好的刺绣工艺品,很多村民利用农闲加工的手工艺品,可以实现增收千余元。“做得好的村民,一双鞋垫可以卖到80到100元,我们才学,一双鞋垫也能卖40到60块钱。”李凤玉高兴地介绍。
据苗家刺绣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光荣介绍,为带动就业,提高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公司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产品加工,发动村民学习刺绣技能。“招收工人集中加工,虽然有利于统一产品的规格,但加工出来的产品缺少个性,更谈不上艺术了。”王光荣介绍。
据介绍,在县扶贫办、县妇联等部门的引导下,王光荣的公司在郁山镇、普子镇、鞍子镇、万足镇、龙射镇等乡镇,对当地村民进行了培训,并发动他们利用农闲时节加工鞋垫、草凳等手工艺品,公司每月回收产品。同时,王光荣还发动在县城内送孩子读书的妇女,利用空闲时间加工工艺品。
“这种加工方式在时间安排上比较灵活,手工艺品都是利用空闲时间加工出来的,和村民的农活不相冲突,所以愿意学的村民比较多。”王光荣介绍,目前,这种加工方式正处于起步阶段,下一步,公司将加大培训力度,发动更多的村民加入到手工艺品的制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