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湘绣大师江再红:明天谁来振兴传统湘绣?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张毛清):湘绣是中国四大刺绣之一。长沙县安沙镇太兴村是湖南省有名的刺绣村。作为目前国内最年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今年47岁的江再红就是从这里一针一线把湘绣艺术送上太空,洒遍世界。江再红出生于湘绣世家,是湘绣的第七代传人。13岁开始跟随母亲学习湘绣。18岁凭着娴熟的湘绣技艺考入湖南省湘绣研究所从事刺绣工作,并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爱云、周金秀为师。第一次拿绣花针的冲动,江再红缘于对一朵牡丹的。刚上小学的一天, 她在妈妈的绣花棚里看到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花瓣已经跃然成型,于是她开始得意地绣起人生中的第一件“作品”。 “还没学会走,你就想跑!花瓣还没有绣完,你还想绣那最难绣的花蕊,要一步一个脚印!” 严厉的妈妈举起剪刀剪破了刺绣,这朵被绣坏的无蕊牡丹一直在她心中珍藏。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代刺绣是在1988年。1000多年的刺绣珍品令世界瞩目,江再红的重担就是复制已经失传千年的“连珠针”。500多个日日夜夜,江再红和她的同事成功将珍贵而古老的绣品复制出来。从这次起,各种针法和图形让江再红燃起了对刺绣的钻研。好的湘绣作品一定是好画稿和好针法的完美结合,画家要懂针法才能画出真正适合刺绣的好稿子,而好绣工也要懂美术,才能理解好画的意境和韵味。在日后的创作中,江再红地更新知识,目的就是使作品更生动,更自然,更有魅力。她的作品多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最高项百花杯“金”和国际双,多次作为国礼赠给国际友人;多幅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被“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十号”搭载遨游太空。江再红对自己设计制作的第一件作品记忆犹新,正是这件作品让她的名字在美国留下痕迹。那是—个玫瑰红底色鸳鸯和龙凤绣的坐垫,当时国防科大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委托她设计并制作一幅湘绣作品带到美国去,教授和外国友人的高度赞扬使江再红了自己设计图案自己绣的咱新道,作品更加富有个性和生命力。受此影响,她所制作的世界上最大的刺绣--双面湘绣《轴》面积达50平方米。2004年在法国里昂艺术博物馆作为中国现代艺术参展,并被法国收藏家JEAN MARC DEOROP先生收藏。作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如今的江再红拥有生产24个,带动了1万多名农村绣工就业。 这时候,她已经被赋予了另一种“生命”--让湘绣市场越来越红火,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的湘绣行业充满年轻的“生命力”。创新是艺术之源。江再红将独具湖湘特色的四大胜景桃花源、岳阳楼、爱晚亭、杜甫江阁绣在一幅湘绣长卷中,并融入春暖花开、烈日炎炎、秋高气爽和冰天雪地间的变幻莫测,使整幅画面如流水般融汇贯通。一幅名为《春夏秋冬》的作品,首次将四季美景绣在一起,江再红还为其申请了国内首款湘绣创新设计专利。尽管一走来成就辉煌,但江再红在辉煌背后发现了一个更为严峻的现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江再红忧心忡忡地说,随着老一辈国家工艺大师老去,后起之秀越发稀少。“这比推广湘绣更为紧迫,因为它是一个系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必须靠整个行业齐心协力去做,长期去做。”师徒相授是过去湘绣传承的主要方式。 江再红一针见血地指出,“带徒弟,传承范围小,一些工艺大师的绝学,也只有他自己的徒弟知道,如果徒弟没学好,就失传了。”湘绣注定是一个寂寞而艰辛的行业。江再红说,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湘绣人才现在正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危机时代。投入、人才培养、艺术创新,这都是振兴湘绣艺术亟待解决的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