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瑰宝-蜀绣
在被称作“天府之国”的四川省,有一门传承了2000多年的古老手工艺。自古以来,“天府之国”山灵水秀,物产丰盛,生活在这片秀美土地上的巴蜀女儿们,吸日月山川之精气,受春花秋叶之浸润,年年岁岁,飞针走线,绣出了一朵色调柔和而高贵、风格精致而潇洒的民间艺术瑰宝——蜀绣。蜀绣又称川绣,其产地主要集中于成都、重庆、温江、郫县等地。在中国民间手工刺绣中,蜀绣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汉代,蜀绣就已誉满天下,汉朝还在成都专门设置了“锦官”进行管理。到了宋代,蜀绣的发展突飞猛进,刺绣的技艺日见精巧。现存的一件南宋时的蜀绣挂屏,绣工就非常精致细腻。清代时蜀绣已形成专业生产,成都市内已有很多绣铺,绘画、刺绣高手云集,精美的绣品纷纷问世。蜀绣被誉为“天下无双之物”。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绣,它以明丽清秀的色彩,水墨国画的格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韵,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蜀绣这一传统工艺的发展,还时常得到画家的大力支持,中国古代一些优秀的山水画家给蜀绣提供了不少刺绣题材,如郑板桥的竹石、苏东坡的怪石。蜀绣有一大特色,就是才高八斗的画家和技艺高超的刺绣艺人携手推出蜀绣珍品。《薛涛制笺图》绣屏,就是着名画家赵蕴玉(1916—2003)提供绣稿,由刺绣工艺师加工再创造的一幅佳作。蜀绣比较难学,因为它的针法和技巧独特而复杂,仅针法就有12大类、132种,是四大名绣中最为丰富的。这些针法交替使用,变化多端,不同的针法有不同的表现力和效果,每一针都相当讲究。蜀绣着名的传统产品“芙蓉鲤鱼”,仅一条鲤鱼就要用30多种针法。另外,蜀绣还有一些它独特的技法,以“双面异彩”为例,绣时必须同时操作两枚绣针,同时走线,其方向、顺序和力度不能有一点偏差,如果走错一针,整幅蜀绣很可能就前功尽弃。四川蜀绣的刺绣工场远不是过去小姐绣楼的情调,也非慵线懒针,作为一门古老工艺,蜀绣以其独特的技法(如双面绣、双面异色异形异针法的三异绣)与富于浓郁地方特色的图案(如芙蓉鲤鱼、竹林马鸡、山水熊猫花鸟人物等)受东人青睐。进入新世纪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绣花市场。随处可见人们身上、包上都有电脑刺绣的图案,既经济又美观。谁还会费时费力去绣个蜀绣图案在身上呢?加之蜀绣老艺人眼睛都已经不好了,年青姑娘又不愿意学,也没那耐心坐得住。所以四川这一民族民间艺术瑰宝就将会面临失传、绝迹的境地了。